整天雕刻石狮子,这些你知道吗?
石狮子,是以石材为原材料而雕塑成狮子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体态不同的缘故。
狮子形象始于汉朝,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过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 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石狮子何时走向汉族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 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 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汉族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铺在须弥座上,四角垂在须弥座的四面)。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
右前爪玩弄绣球的雄狮
左前爪抚摸幼狮的雌狮
须弥座
石狮子的种类
北京狮:顾名思义,北京狮就是北京的石狮,是指北京故宫的石狮。北京狮的造型一般尊
严而又大气,它是皇权的象征。
献钱狮:是因石狮造型前一般常饰一串古钱而得名,它是南方石狮当中的一种造型。献钱狮寓有招财进宝之意,造型可爱乖巧,富有灵性。
网球狮:又常叫做戏球狮,它也是南方最为常见的一种石狮造型。网球狮的造型是从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双狮戏球图演变而来的。
潮汕狮: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石狮工艺造型,潮汕狮像狮子,又不像狮子,是一种经过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
港币狮:是舶来之物,随着西方银行的传入,最早出现在香港银行的门前,所以因此而得名。戏狮:又称顽狮,别名喜狮,其造型看着喜庆,玩耍的狮子。
普通民间狮子:雕刻师根据自己的喜爱,自己的思想创作而成,其造型千奇百异,但也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
几处著名的狮子
▼
天安门大石狮子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极为精美,威武雄健,使人无不感到它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金水桥头右侧石狮子的腹部,有一块伤痕。关于这道伤痕,有这样两个传说。一是说,明代时的将领李国祯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追击,躲藏在石雕狮子的后面。李自成发现了,举剑狠狠刺去,结果使石狮子受到误伤。另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石狮子被侵略军所破坏。
▼
故宫石狮子
故宫的狮子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故宫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
▼
塌腰石狮子
元代时期的石雕,偏白色大理石质地,首高74厘米,肩宽35厘米,身长74厘米。狮子的造型别致,一反普通蹲踞状狮子造型的常态,背部自然下凹,肩首偏向右侧,两前腿相对直立,右腿稍屈,右爪下踩元宝;双后腿贴伏于臀部两侧,夸张的尾稍曲线优美地由臀下出右腿、逶迤至座侧立面,整体显得舒展自然。现收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
沧州铁狮子
当地俗称“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沧州铁狮子是我国最大的铸铁文物,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狮子已成为沧州的市徽,铁狮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三个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在铁狮子右项及牙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造”字样,可以断定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掌握这样精巧的塑造艺术。
根据狮身上的铭文可知,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它的铸造比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
由于体魄宏大,造型雄传,文物价值甚高,但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铁狮子腐蚀严重,多处破损,狮身下沉,新中国成立前,曾建亭保护,未能根本改观。
南派石雕的图腾——南狮
惠安石雕的雕刻题材极为丰富,从著名的人物故事到山水风景,从祥禽瑞兽到吉祥符号,仅仅是这些雕刻的题材,已经足以让世人为之一震。
祥禽瑞兽在惠安建筑石雕装饰中较为常见。这类图案往往是建筑中最为人瞩目的装饰内容,不管在体量和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与色彩上都占据建筑中最醒目的位置,如传统建筑的石柱等。以龙、凤、麒麟等为代表的神异形象,几乎完全是人们为表达观念而主观臆造的;而狮、虎、龟、鹤,以及其他众多的飞禽、走兽、虫鱼等动物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反映了人们欲借助这些动物神异实现自身理想的强烈愿望。
这其中,狮子有“百兽之王”的美称,具百兽中的地位和威望,用来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在古代,设置石狮子有一定规矩,石狮,作为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能显示主人身份的高贵。一般门东边的狮子,脚边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为雄狮;门西边的则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为母狮。石狮在动物装饰纹样中占有重要地位。
狮子可以作为单独的形象列于大门两侧,增添建筑物的气势;也可以直接用于建筑的装饰,比如说栏杆的望柱头雕刻各种神态各异的狮子,牌楼基座、柱础、建筑的木梁架上等部位都有狮子的形象。除此之外,人们又给狮子创造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太师“、”少师”、“狮子滚绣球”等,所以狮子形象在传统的石雕作品中大量出现,题材丰富,为人所熟知。
而狮子对于惠安石雕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种题材。在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石狮成为见证其成熟、独立的一个重要象征。
明代及之前的惠安石雕狮,基本上都是蹲坐型,以花岗岩为基料,线条粗犷、流畅、刚健,口腔离析程度浅、头、背毛粗且具条形;雌雄成对,头部已分别向两侧微仰,双眼圆瞪,神态威严、已初具绣球狮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首推福州闽王祠前的石雕狮。此外,惠安崇武“三元宫”前的石雕狮、螺城北关的明狮,惠安洛阳刘望海坟前的白花岗岩雕成的守护狮等,也可以反映这个时期的石雕狮艺术风格和特点。
明末清初以后,惠安石雕狮逐渐向技艺化、传神化演变发展。到清初,绣球狮已大致形成精细、传神、高度拟人化的艺术风格。从石料上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即白石和青石两类。一般而言,白石狮造型比较古朴,雕刻风格粗犷,神态气慨凛然。青石狮则造型精巧,雕刻技艺精细。从年代区分看,前者一般较早,后者一般以清代以来的为主。
明清以来,惠安石雕工匠在石狮的造型和雕刻方面,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成功创造出有别于北方石狮风格的南派石狮。北狮在外貌神态上虽然有异于唐宋蹲坐狮,但还是威然蹲坐在石座上,脚长爪利,呲牙裂嘴,低眉怒目,眼不斜视,头部微侧,两耳长垂,神态肃然,依然保留凶悍本色,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势,就连雌狮对爪下戏耍的幼仔也未流露出温顺的仪容。
与传统的北派石狮截然相反,南派石狮的造型一般为一对或蹲或卧的雌雄狮,二狮左右侧视,特别是雄狮胸披绶带,口含可以滚动的小石珠,足踩彩球,它们神态安详和蔼,表情往往总是似笑非笑斜视着遥遥相对的雌狮,雌狮前爪抚摸着两只衔尾戏耍的幼仔,头向左仰侧,默默含情地望着“郎君”。它们完全摒弃北派石狮虎视眈眈凶悍的气势。南狮大都采用质地较韧、便于雕琢的青石来雕刻,细部雕刻十分精致。在传统建筑中,石雕狮在建筑平面上总是位于建筑正立面最醒目的大门入口处,装饰效果非常突出。
此外,在宗教建筑中石雕狮和民居建筑中的门枕石的建筑功能具有相同之处,即起到稳定门框的作用,又是门槛的支撑点;不同之处,是石雕狮的形象威严、造型更加具体。如泉港沙格灵慈宫大门前的一对石狮,以夸张的狮子头部,表现狮子忠厚实在又不失调皮的神态,造型不合比例却栩栩如生,这正是明清水墨绘画论中的“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创作原则。
来源:曲阳新闻 世界惠安人
石材研习社编辑整理
热点推荐↓↓↓↓
投稿.合作.推广 请+微信stonesoso
【石材研习社】您身边的石材课!
微信公众号:stone5A
【石材商城】全国首个石材在线交易微商城!
微信公众号:scsc365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石材微商城!
↓↓↓↓